极目新闻记者 曹洋
通讯员 周珊
男子经常胡吃海喝导致糖尿病,经过医生指导建立自律的生活习惯,成功停药逆转病程。医生提醒,糖尿病高危人群应早期筛查,日常识别并发症信号并尽早干预。
蒋先生今年58岁,喜欢吃重口味、重油荤腥食物,爱喝碳酸饮料,时常熬夜。上个月,他出现口干、多饮、多尿等症状,体重有所下降,并未重视,仍然每天胡吃海喝。整个人精神虚脱、四肢极度无力,这才被家人搀扶着来到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肾病内分泌科就诊,被确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神经损害并发症。
当时接诊的医师李琴告诉蒋先生,正是由于其长期持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且未能完善早期体检排查,导致体内血糖悄然升高,处于高血糖状态,并继发了四肢远端麻木等神经病变并发症。

医生给患者看诊(通讯员供图)
李琴立即为蒋先生制定了胰岛素强化治疗及服用标准剂量降糖药物等综合治疗方案。随后李琴团队密切随访,具体到三餐饮食的先后顺序、食物种类、分量,甚至咀嚼时间等等一应细节均24小时在线,及时有问必答、贴心指导。在反复耐心的健康宣教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下,1个月后蒋先生成功停用胰岛素治疗,且服药量大大减少。随后,多次规律复查血糖等各项指标均控制良好,与正常人无异。
11月10日复查,58岁“糖友”蒋先生胰岛功能正常,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控制良好。
回忆成功“控糖”之路,蒋先生难掩感激。“糖尿病缓解并不等同于糖尿病治愈,即使达到无药缓解,仍需进行持续的生活方式管理,并定期进行监测,以尽早发现和干预高血糖。”李琴指出,对于糖尿病前期、久坐、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有糖尿病家族史、妊娠期糖尿病妇女等罹患糖尿病高危人群,应做好早期筛查避免“漏诊”,除了排查空腹血糖外,还应监测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必要时完善糖耐量试验以明确是否有糖尿病。
李琴提醒,日常应学会早期识别糖尿病并发症的异常信号,一旦视物模糊或黑影、夜尿增多、小便泡沫增多、皮肤反复出现疖痈或毛囊炎、对称性肢端麻木、针刺感、灼热感、疼痛感及痛觉温度觉减退或丧失、心悸胸闷、出汗异常、口腔发炎等,一定要尽早筛查,做到早干预、早控制。

作者 zhiyongz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